長期閒置的宜蘭孔廟,經過縣政府民政處和博物館家族協會共同努力,積極活化空間,並且新設「拾墨學堂」,9日上午掛牌開學,第一堂課就充滿了「機車」,由獨自騎著摩托車從哈爾濱經新疆到西藏、冒險一萬多公里的楊哲一打頭陣,將於12月11日以「2012前的摩托車之旅」為題,帶來真實又精采的「重生」故事。
宜蘭縣政府民政處指出,為活化孔子廟空間,在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進駐之後,共同積極策劃活用,今年11月20日由該會邀集大家實踐孔夫子「有事弟子服其勞」的訓勉,利用假日將孔子廟東廂房整理、清潔、佈置,成立「拾墨學堂」(Small College),讓這座優雅、美麗的公共空間,得以展露新貌。
「拾墨學堂」的「拾墨」就是取自英文small的諧音,亦有搶取墨寶、拾筆蘸墨之意。該處閒置多時的空間,被賦予新的功能,往後將辦理文化藝術為主體的展覽、講座與研習等活動;另外,也可以提供莘莘學子們,讀書靜修的場所。期望藉著一連串的活動,帶動宜蘭與在地社區居民,多多參與。
包括:民政處副處長陳傑麟、縣議員賴瑞鼎、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長洪美芳等人,都到孔廟為「拾墨學堂」掛牌,隨即進入學堂客串起學生舉行開學典禮。宜蘭高中老師退休的賴瑞鼎還當起了班長喊「起立」、「敬禮」的口令,讓大家回味學生時代的求學往事。
(圖/「拾墨學堂」一開學,就由獨自騎摩托車挑戰極地冒險的楊哲一,帶來「超機車」的第一課。記者陳木隆攝)
賴瑞鼎表示,宜蘭孔廟以前只是一年一次祭孔的場所,也只有祭孔的時候,民眾才知道有孔廟的存在,長期任其閒置,未被充分利用,實在是莫大的損失。他建議民政處可以結合文化局、教育處與博物館家族協會、在地社區的力量,讓孔廟更加活化起來。他並且認為,「拾墨學堂」就像一所市民大學,安排不同專精領域的人才來參與展覽、講座與研習,使孔廟更有文藝氣息與內涵,吸引民眾常常來參與,更為欣欣向榮。
陳傑麟、洪美芳等人也表示,孔廟是屬於大家的,請大家告訴大家,宜蘭孔廟已經活化了,將定期推出文化藝術活動,請民眾把孔廟當作是自己的家,要常常走進孔廟,一起感受並帶動文藝氣息。
『2012前的摩托車之旅』是該學堂成立後的第一場講座,訂於12月11日(星期六)下午1時30分展開,特別邀請獲得98年雲門流浪者計畫獎助的楊哲一(宜蘭人),分享他歷險歸來的摩托車之旅。
(圖/宜蘭縣政府民政處副處長陳傑麟(右)、縣議員賴瑞鼎(左三)、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長洪美芳(左二)等人,共同為「拾墨學堂」掛牌。記者陳木隆攝)
楊哲一是於今年3月到6月,獨自騎著摩托車從中國大陸東北的哈爾濱出發,經過蒙古、新疆,再由海拔4500公尺的天路,到達西藏,全程1萬7千多公里,其中有5千多公里是處於迷路的狀態、是被遺忘的地方,有時邊走邊哭。其間曾因在高地推著故障的機車致體力不支昏倒,也遭遇成群獒犬的攻咬等等歷險經過。
這位年輕人在遭遇重病、失戀、親人過世及家庭破產之後,放下所有,向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提出攝影創作暨行動計劃,決定出走台灣。他於2009年看見瑪雅寓言:「2012年地球將毀滅!」他自問:「如果地球要毀滅了!你最想做什麼事?」想了一會兒,他清楚地告訴自己要去流浪,不再回頭,決定勇敢執行「搶救地球~2012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計畫」,如同重生一般地去尋找另一個楊哲一。
楊哲一認為,迷路是真正的路,這條路就在你心中。此行攝影作品以及行程中的點點滴滴,除了講座以外,並搭配『2012前的摩托車之旅』的靜態展示,這是楊哲一單槍匹馬的流浪,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、生命關卡,與大自然對話、與陌生人對話、與自己對話,擴大人生的視野,用他的相機讓許多被遺忘的空間重生,靜態展示至12月19日結束。
文章來源: NOWnews
- Jan 19 Thu 2012 19:01
「拾墨學堂」掛牌開學了 第一堂課「很機車」,英文會話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